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27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作用推动民族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的关注与关心,您在提案中提出“为传承人传承技艺提供平台,解决部分项目传承人匮乏等问题、进一步做好“非遗进校园”活动,着力发展一校一非遗,让非遗项目参与校本课程,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构建非遗体验之旅,促成学研一体发展”等问题,非常符合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和实际,也是我市非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需要突出解决和完成的问题,提得非常好!
一、关于为传承人传承技艺提供平台,解决部分项目传承人匮乏等问题
我市现有非遗传承人151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1人、市级139人,这些传承人是我市非遗传承保护的核心骨干主体,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只有一人、部分省市级项目传承后继无人的情况,市文旅局已经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将解决传承人缺乏问题列入全市非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已经于2022年向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国家及代表性传承人4名,正在等待国家的审批,三是目前正在组织第四批辽宁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四是将在2023年下半年开展第七批抚顺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相信上述工作完成后,您关心的部分项目传承人匮乏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届时,我们将会举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以提高代表性传承人理论文化水平,传承创新能力和执着坚守的自觉性。
二、关于进一步做好“非遗进校园”活动等问题
2022年,我市承接了省政府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共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活动10场。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通过必修课程、校本课程、课后服务、艺术活动等形式越来越深入人心,让学生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直观感受非遗技艺之美,传承非遗文化精神。在中小学阶段,以了解和培养非遗兴趣为主,如新宾满族自治县根据地域及民族特色,在16所小学均开展了满族秧歌进校园活动;东方德才小学创办了泥塑社团,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泥塑传承人王文立老师指导教学;新抚附小、市第十二中学聘请非遗传承人李德海老师为指导教师,将布贴画引进课后服务;新华二校将“剪纸、扎染、灰缬(蓝印花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课后服务,学生在学习与操作中,既促进身心发展,又培养集体协作意识;既了解国家传统优秀文化,又潜移默化的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在高校及职业教育阶段,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专业课,发现并培养合格的人才,如抚顺市现代服务学校开设了专业课《首饰设计与制作》,教授学生琥珀雕刻与加工,既传给了学生谋生的手艺,也为抚顺的非遗传承续上了薪火。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
三、关于构建非遗体验之旅,促成学研一体发展的问题
根据文化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通知》和抚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我们已经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出如下设想:
(一)加强项目梳理。我市部分国家级、省、市级项目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如抚顺地秧歌、新宾满族剪纸、煤精雕刻、琥珀雕刻、满族民间故事、满族婚礼习俗等代表性项目,均具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对项目梳理后遴选为当地民众广泛认可、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并向社会公布,为旅游发展提供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突出门类特点。深入挖掘抚顺满族民间故事、新宾满族故事、新宾民间歌谣等民间文学的价值和精神内涵,讲好当地传说故事,让游客了解抚顺地方历史文化。开展抚顺地秧歌、龙舞狮舞、朝鲜族扇子舞、长鼓舞、铜盆舞等传统表演艺术类项目面向游客展演,积极开发琥珀雕刻、煤精雕刻、抚顺布贴画、抚顺面塑、抚顺蛋雕、木雕兴京根艺、琥珀香等传统工艺产品,丰富旅游商品内涵。依托满族小吃制作技艺、佐师傅满族特色老婆饼制作工艺、新宾满族传统小吃、新宾满族八碟八碗、新宾满族火锅等饮食类项目,让游客体验当地美食和民众的生活方。
(三)培育特色线路。培育以抚顺地秧歌、新宾满族剪纸、新宾满族故事、新宾民间歌谣、满族小吃制作技艺、佐师傅满族特色老婆饼制作工艺、新宾满族传统小吃、新宾满族八碟八碗、新宾满族火锅、新宾满族祭祖习俗、新宾满族婚礼习俗、新宾满族传统袍服制作艺等非遗项目与抚顺启运之旅深度融合的特色旅游线路;培育以琥珀雕刻、煤精雕刻、琥珀香制作等非遗项目与抚顺工业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旅游线路。
再一次感谢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抚顺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3年3月22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下载: